豫鲁篇 ㉘ | 三门峡:不尽黄河滚滚来

群众新闻  2020-08-17 17:11

相传大禹治水,用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河道中的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门,三门峡由此得名。上世纪50年代,三门峡大坝开工建设,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三门峡水利枢纽控制黄河中游北干流山陕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的洪水,对第三个洪水来源区三门峡至花园口间发生的洪水起到错峰减量的调节作用,成为确保黄河安澜的重要一环。

治理黄河是一个系统工程,基本布局成型才能形成合力。在小浪底没有建成前,三门峡大坝由于不能有效处理泥沙问题一直被人诟病。经过两次改建和三次运用方式调整,再加上小浪底形成双库联调,才算让泥沙有了妥善出路。而三门峡水利枢纽探索出多沙河流水库“蓄清排浑,调水调沙”的运用方式,也为三峡、小浪底等国家重点水利枢纽的建设和运用提供了借鉴。

近年来,由于黄土高原林草植被改善等水土保持措施,黄河的水沙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来沙量由每年16亿吨减少至每年2亿左右。据测算,近二十年来,潼关以上天然入黄沙量平均减少63.4%,极大改善了水库淤积形态,对黄河下游河道减淤、确保黄河安澜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正值汛期,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各级防汛部门正密切关注雨水情和工情,严阵以待,继续做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值守工作,确保汛期安全。

热门评论